云南搶救少數民族古籍逾三萬冊
文章原載:溫州保潔公司電話 文章出處:http://www.866wjn.cn/ 文章版權:如需轉載本文,請以鏈接的形式注明原載以及出處,謝謝!
二一日,省民委舉行云南省少數民族古籍搶救保護工作暨成果展示會,用全省民族工作者近幾年的辛勤勞動成果,紀念新中國成立六零周年. 云南少數民族古籍的搶救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迄今為止全省已搶救保護少數民族文獻古籍三萬余冊卷.自上世紀八零年代以來,云南省、州(市)、縣陸續成立專門的少數民族古籍搶救保護機構,先后召開三次云南省民族古籍工作會議,并分民族召開哈尼、彝、瑤、苗等民族的古籍工作會議.目前云南省已形成三零零余人的民族古籍專職和兼職隊伍,省民族古籍辦公室初步建立了館藏五零零零余冊卷的云南省少數民族古籍資料庫;麗江東巴文化研究院的東巴古籍資料庫已初具規模,庫存東巴古籍八零零零余冊卷;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古籍辦貝葉經資料庫獨具特色,庫存貝葉經三六零零余冊卷.其他許多文化機構也在為民族古籍的征集、搶救和保護而努力,全省累計搶救保護少數民族文獻古籍三萬余冊卷. 另據介紹,納西族東巴古籍已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傣族貝葉經《粘響》、彝族古籍《百樂書》等八部民族古籍入選國務院公布的第1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彝族古籍《阿詩瑪》、納西族古籍《祭拉姆道場》等一七部古籍有望入選第2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云南省民族古籍辦公室主任普學旺二一日通報說,記錄彝族傳統文化的《彝族畢摩經典譯注》一零零卷,將在年內完成全部翻譯工作,其中前三零卷已經編譯出版.《彝族畢摩經典譯注》一零零卷收錄了云南、4川、貴州和廣西四省區有代表性的彝文典籍、口傳祭經、創世史詩、英雄史詩和敘事長詩等.內容包括彝族歷史、天文歷法、醫藥、宗教等.彝族畢摩經1直缺乏系統的收拾,隨著時間推移,掌握畢摩經知識的畢摩逐漸減少,畢摩文化傳承面臨危機.二零零四年,楚雄彝族自治州決定編譯出版《彝族畢摩經典譯注》一零零卷,隨后調集二零多位專業人員開始了畢摩經的翻譯工作. 經過八年的努力,記錄傣族文化和佛教文化的《中國貝葉經全集》一零零卷,目前翻譯任務已經全部完成,其中前六零卷已經出版.貝葉經是刻寫在經過特殊工藝處理的熱帶植物貝多羅樹葉上的典籍,主要記載佛教經文,此外還包括傣族的天文歷法、社會歷史、哲學、法律、醫藥和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內容,被稱為“刻在樹葉上的傣族文化”,主要流傳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地以及東南亞、南亞的國家和地區.傣族人民把貝葉經視為民族的珍貴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和傳承,人們也把傣族傳統文化形象地稱為“貝葉文化”.二零零一年,西雙版納州政府決定編譯出版《中國貝葉經全集》一零零卷,調集三零多位傣族學者和高僧開始貝葉經的搜集收拾和翻譯工作.《中國貝葉經全集》一零零卷統1以貝葉經原件掃描、老傣文、新傣文、國際音標、漢文直譯、漢文意譯六對照的形式出版,收錄了流傳于西雙版納地區的二零零多種傣族古籍.(來源:云南日報)